法制日报-法人网7月1日讯

(全媒体记者张会甫)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6月27日,国家医保局在北京召开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座谈会。该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称,国家医保局目前已完成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4项医保信息业务的全国统一编码。这项工作的完成,意味着全国医保系统将实现“一码通”。患者今后异地就医不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将有效堵住医保系统上的“跑冒滴漏”。

该座谈会主题及内容是,从医保信息化建设情况看,长期以来全国存在标准代码不一致、信息系统碎片化严重、医保公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医保大数据应用不充分等问题。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体系,推动形成全国自上而下医保信息数据交换的“通用语言”,国家医保局去年8月启动了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等15项主要业务信息编码的研究制定工作。

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完成医保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4项核心编码标准的规则制定、数据库建设和动态维护窗口搭建工作。这意味着,这4项业务将在全国医保系统实现“一码通”。6月27日,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的官方网站“医保业务编码标准动态维护”窗口上线试运行。

过去,各地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编码不一致,就如同各自在说“方言”,没有形成“普通话”,造成各地医保工作中普遍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等问题。这一问题影响了异地就医结算等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同时,医保本部门也无法开展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应用。例如,同样的医用耗材在A省与B省编码不一致,就会出现患者在A省可报销,但到B省异地就医后无法报销,导致患者不得不自掏腰包。但形成全国统一编码后,这一问题就可得到破解,给患者带来实惠。(责任编辑:何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