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完成2024年178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工作,并公布综合评价前50名的国家高新区名单。其中,宁波高新区首次跻身全国前十,位列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第10名。

“‘标兵’在跑,‘追兵’愈近。迈进全国前十,对宁波高新区既是激励,更是鞭策。”宁波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杨小宝近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宁波高新区是宁波乃至浙东南地区的自主创新引领区、科技创业核心区和高新产业示范区。高新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正在强化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加快甬江科创区数创港建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宁波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2007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2018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该区坚持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创新高地。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年末岁尾,宁波向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产能全线“拉满”,以确保订单如期交付。该公司的一款新品发布仅两个月,就拿下2000万元订单。市场影响力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该公司每年研发费用投入超1500万元。

在宁波高新区,以科技创新抢占先机的企业不胜枚举。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率先实现了5G+V2X(车用无线通信)技术产品的量产;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的车载光学、激光雷达等产品,在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等领域开拓市场;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贾维斯2.0”在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惊艳亮相……

宁波高新区的土地面积仅占全市的0.37%,却贡献了宁波九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这里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5家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拥有国家级孵化器6家,占全市近四成。如今,宁波高新区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为全力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宁波高新区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目标,构建“南数创、北材料”的发展新格局。高新区南片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北片区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旨在打造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和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同时,宁波高新区注重科技创新策源和科技成果转化两端发力。高新区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集聚全市三分之一的重点研发机构、三分之二的检测认证机构和二分之一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日前,宁波与中国船级社共创的国家水上载运装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高新区。

宁波高新区还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高新区已集聚一批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领域的“领头雁”企业,汇聚不少领跑全国的高精尖项目。

打造吸引高素质人才“强磁场”

2019年,宁波博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捷来到宁波高新区创业。该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的自动标注功能,改变无人驾驶数据标注“手工模式”,为车企节省研发成本。“高新区重视未来产业发展,出台的惠企政策都能兑现,让我们获得感十足。”赵捷说,他被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也见证了高新区AI产业的集聚壮大。

作为宁波市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宁波高新区正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人才“蓄水池”,以人才优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吸引人才,高新区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为35周岁以下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租房补贴,最长可达3年;为硕士、博士分别提供8万元、10万元的生活补助;为顶尖人才提供高达300万元的安家补助。这些政策满足了人才的生活安居需求,全方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同时,宁波高新区服务从“便捷式”向“增值式”升级,放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磁吸力”。目前,高新区集聚拔尖级以上人才超300名,人才开办创办企业年营收超过80亿元,高层次人才密度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此外,高新区还与高层次人才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务,包括绿色医疗、健康体检、补充保险等保障措施以及子女就学通道。

宁波高新区还启动人才房申购工作,面向区内注册企业及其全体人才销售人才住房。申购人员需满足一定的学历或职称要求,并在高新区注册企业全职工作或户籍在高新区。这一措施有效解决了人才住房问题,使他们能更安心在高新区工作和生活。

杨小宝介绍,为打造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强磁场”,宁波高新区谋划设立总规模约5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支持企业成长;积极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高地,实现177项知识产权事项“一楼通办”。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100%,不断擦亮“服务高新、品质高新”名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