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链安装完毕,收紧链条”“输送带解绑完成,启动伸出”“左侧导槽再往上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19日0时10分,在黑龙江省哈佳铁路线上,一阵轰鸣划破宁静,大型养路机械司机刘元超坐在清筛机驾驶室内,与车外6名同伴不停地交换指令。刘元超拨动操纵杆,清筛机前方伸出输送带,两侧张开导槽直插铁轨下方的砟石里面。伴随着强力而均匀的震动,铁轨下的砟石像饺子一样“沸腾”起来,机械清筛作业正式开始。

35岁刘元超和6名同伴都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务机械段机械化清筛三车间的大型养路机械司机,他们操纵的这台火车是QS-650K全断面道砟清筛机,是用来清筛铁路砟石的机械作业车,由动力、走行、作业等装置组成,需要7个人同时作业,才能正常操作。

“铁轨下的砟石具有减震和排水作用,受列车反复碾压以及天气影响,部分砟石会发生老化和破损,使减震功能下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刘元超说,因此,大约每隔10年,就需要对线路进行清筛,筛掉破损的砟石和污土,解决道床板结脏污、排水不畅的问题,恢复道床弹性,保证火车平稳运行。

刘元超所在的这个清筛机组一共有7个人,平均年龄37岁,大家在一起搭档了5年,配合十分紧密。“这台清筛机长度达到31.6米,比一节火车车厢还要长,车上7处操作台由7名司机各司其职,十分考验团队协同能力。”刘元超说,作业时,清筛机处于走行状态,每个环节都需要及时跟上,有一个人落下就会影响整体清筛进度。“我们就像是机器的左膀右臂,既要独当一面,又要配合默契,才能让复杂的机械步调一致。”

参加工作12年的刘元超,是机组中的全能手,所有操作台都能熟练掌握,“过去清筛全靠人力,道床要下挖30厘米,然后再横向挖,人工清筛1个小时才能干三米,现在清筛机1个小时能干三百米,效率大大提升。”2014年,哈尔滨工务机械段投用了QS-650K型清筛机,只需要7个人操控一台车,便可同时完成砟石的收集、振筛、输送、回填等工作。

刘元超是这台清筛机的一号位司机,他主要负责作业中各项作业装置的启动、挖掘深度的调节和车辆的运行速度,“7名司机里只有我始终在驾驶室操作,其余6个兄弟在机车外分别操作对应部位,并将机械和线路情况反馈给我,由我动态调节车辆总体状态。”刘元超介绍到,狭小的操作室内,分布几十个按钮和操纵杆,想要控制好清筛机,必须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耳听眼看、手脚并用,这样高强度、高专注度的作业要持续2个多小时。

郑培庆和张云鹏是二、三号位的“收集司机”,负责控制导槽收集砟石,他们的驾驶位在车辆中部,也是砟石“沸腾”最大的地方,两个人一左一右观察线路情况,“清筛时的灰尘很大,我们在车外都要戴口罩。”郑培庆说到,想要在灰尘飞扬的空间里观察线路内部是否有障碍物并不容易,干的时间长了,他们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砟石收集到振动筛里,通过振动筛掉污土,就像过滤沙子一样,留下的砟石仍然需要回填到线路中。”六号位的“振筛司机”曹磊介绍说,他负责调整振动筛的作业状态,是清筛的关键一环,作业质量与他紧密相关。他指了指旁边四、五号位的“回填司机”谢添和杨羽,“留下的砟石需要通过他们的操作,落回到线路内部的指定地点。”

筛出的污土需要通过输送带排放到线路外的指定地点,这是由七号位的“排放司机”刘志龙操作,“这条铁路上方有电网,两边有电杆,调整输送带高度和方向时要倍加小心。”哈佳铁路是东北地区高寒地带最长的快速铁路,质量要求极高,第一次来这里施工,司机们作业时都十分谨慎。

凌晨3点半,清筛结束,“机械天团”顺利完成380米的清筛任务。半个月的夜间施工,他们已经累计清筛了2.5公里,“还有2.1公里,哈佳铁路就干完了。”返回的路上,七个兄弟坐在驾驶室内,在夜色中渐渐进入了梦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