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垠的田野里,麦苗一垅接着一垅,郁郁葱葱。一台无人机从皮卡后斗飞起,掠过麦田上空时,吹起阵阵麦浪。绿波荡漾,仿佛可以看见风的形状。这是上海证券报记者在徐州平原看到的一幕。
(相关资料图)
徐州,是江苏农业大市。近年来,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躬耕身影愈发少见,农业生产逐渐走向智能化。皮卡“牵手”无人机,便是其中的一个新景象。在这里,新能源汽车与无人机一起,融入耕作流程,成为现代农业的配套新设备。
无人机的“最佳拍档”
近期,来自徐州市的程义忙得不可开交。刚送完货、处理完一堆线上咨询后,他又接待了一对来了解汽车购买问题的农民夫妻。短短几个月,在程义的推介下,身边已有不少人成为同一款纯电皮卡——雷达RD6的用户。
程义并不是一名汽车经销商,他在徐州经营着江苏蒲公英无人机有限公司,代理极飞科技在周边区域的无人机销售业务。
“为什么我身边这么多人跟着我选雷达RD6?因为它真的是和无人机完美契合。”程义说。他说的是一款“植保无人机”,用于喷洒肥料、农药等。以施肥为例,一名有经验的农民每天只能在几亩地之间奔走,但一台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500亩左右的施肥作业。
通常情况下,无人机上天约10分钟后,就可洒完储存的肥料或农药,同时电量也会耗光,必须及时返航并充电。程义介绍,原本无人机充电搭配的是汽油发电机,后改为柴油发电机,现在则直接由雷达RD6放电。
充电设备变化的背后,有一笔清晰的成本账:按无人机一天飞500亩地算,用汽油、柴油发电的成本分别约为300元和100元,而用雷达RD6放电,成本仅30元。
农忙时节,不少青年农民会成为“无人机飞手”,为附近农田提供服务。程义透露,原本飞一亩地要收6元,最新价格已跌至4元。按照业内中上水平估算,无人机一年60天的作业期、3万亩的作业面积,一名“飞手”的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
不算日常开车“油改电”带来的降本,单是使用雷达RD6充电,无人机使用成本可以省下约16200元。“省到即是赚到,这样的降幅是很可观的。”程义说。
新农人的“左膀右臂”
除了搭档无人机、担当生产工具,纯电皮卡凭借更经济、高效的优势,在不少地区逐渐替代了农用车,成为运输、转场的主要工具,成为新农人的“左膀右臂”。
黄皓轩是一名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广别老寨的茶农,每天驾驶着雷达RD6在茶山之间穿梭。他选择纯电皮卡的原因是,车辆日常的使用成本极低,折合每公里不到0.1元。满载情况下,续航依然能达到500多公里,丝毫不耽误茶香飘向远方。
程义的工作也有运送小规模货物的需求,以前用轿车载货时,进城经常会因为“人货混装”被罚款。如今,电动皮卡载着货物进城已没有任何障碍,城乡间皮卡的身影越来越多。
在崎岖不平的乡道上,皮卡的驾乘体验更为出色。程义某次在村里驾驶轿车时,车的底盘硬生生被路面上的石头顶烂了,机油直往下流。还有一次,程义连夜打着轿车车灯在田间作业,工作结束,车却打不着火了。
这些亲身经历,促使程义赶紧换车:“当时我就想,要是有辆电车就不是问题了,反正有电就行了。农村装充电桩又方便,我们村支部门口就有个充电桩,还是商用的。而且农村院子还大,拖拉机都好停,停辆皮卡不是问题。”
皮卡载起乡村“致富梦”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的徐明经营着小果园,多年前买了辆汽油皮卡,以便往附近乡镇送货。徐明认为,舒适型轿车在农村并非刚需,皮卡这种车型更能满足新农人的需求。
对于皮卡的优势,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绿色低碳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崔广楠分析,皮卡集商用、家用、越野三方面功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承载性和通过性,能够适应山地、林地、沙漠地区等多种场景,符合乡村消费者“一车多用”的需求,是乡村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的优质选择和重要方向。
整体来看,皮卡产销近期明显回暖。乘联会皮卡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总体皮卡销量20.9万辆,同比增长74%。据乘联会统计,2023年皮卡市场增量主要来自西北地区和县乡市场,包括工程建筑、市政电力、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原有的领域以及高端化、乘用化、越野玩车的这类全新客户。
崔广楠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稳步推进、企业研发出更多性价比高和实用性强的新能源皮卡车型,乡村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将进一步丰富,这将为乡村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的购车选择,从而促进新能源皮卡在乡村市场加速推广,有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高效开展。
可以预见,将有越来越多新农人开着新能源皮卡,驰骋在广袤乡村大地上。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