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宝山淞南的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目前举行的“你好:中国Zhi造”展上,一个与猪有关的展位引起参观者热议,“数智化”养猪是其中一大亮点。
(资料图片)
通过展览,人们看到猪也有了“身份证”,养殖户可通过摄像头实时观测猪的生长情况……人工智能物联网如何赋能生猪养殖,解决产业链各环节痛点问题?“智能养猪”市场前景如何,还能为行业带来哪些变化?记者与工科博士、睿畜科技董事长兰嵩聊了聊“养猪这件事”。
破解人力数猪痛点
社交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笑谈:平时西装革履的基金经理,为了盘点公司资产,要亲自去养猪场数猪;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干审计的都市丽人,去养猪场数猪前要“沐浴更衣”提前消毒,随后一连几天泡在“猪的海洋”。
虽然听上去不可思议,但业内人士表示,这都属实。不仅外面的人搞不清养猪场里到底有多少头猪,养殖户自己可能都给不出准确的数字。既然不可避免要清点数量,有没有更智能而准确的手段来替代人力?
睿畜科技给出了解决方案。通过智能追溯产品和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猪的数量和状态一目了然,还可实现从断奶到屠宰的生猪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国内养殖业数字化、标准化水平还停留在较低阶段的当下,数智化养猪市场还是一片蓝海,睿畜科技因此发展迅猛,自2017年以来已积累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客户,服务覆盖数以百万计的生猪。
兰嵩介绍,聚焦生猪全生命周期管理,旨在解决养猪行业的实际痛点。比如猪的健康和生长问题。养殖业最怕疫病,但传统养猪场大都按经验来判断,主观性失误不可避免,而睿畜科技通过智能传感系统可实时监测生猪生理指数。佩戴测温设备后,生猪的体温数据都会被自动采集并上传云端,由AI算法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后会输出判断,一旦有病猪可立即检测出来,防止疫情扩散。
猪长得好不好,以往也只能凭眼睛看、靠秤来称,有了基于计算机视觉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状态分析系统,摄像头会采集猪栏内实时画面数据,由系统识别猪的个体和行为学特征,并智能计算栏位均重。换句话说,每只猪每天吃了多少、消化吸收得好不好、体重曲线如何变化,养殖户门儿清。猪养得好不好,还和猪场环境大有关联。依托温湿度传感器,该系统还可实现环境监测,一旦出现数值异常即刻会通过手机向用户发出预警。
搭建行业数据基础设施
工科博士为何投身养猪事业?兰嵩笑着解释:“猪和养猪场是服务对象,本质上我们是一家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
2015年,兰嵩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集成电路设计博士期间就在筹备创业。因家人从事畜牧业,而自己拥有技术背景,兰嵩便瞄准生猪养殖行业数字化方向做起可行性研究。睿畜科技成立后,兰嵩决定回国组建团队。“当时我们考察了几个一线城市,最终选择在人才、技术、资本等各要素最密集的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如今,睿畜科技在上海的办公研发团队已有30多人,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数据分析、计算机科学等专业。
做产品开发,必然要深入了解应用场景。创业的头几年,睿畜科技将大量精力投入数据积累工作。为此,企业在江苏南通建立了猪场,系统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纷纷上阵给猪称重,反复进行数据训练,提高摄像头计算猪体重的准确率。“只有积累大量数据、标注和训练,才能逐渐打磨模型、提高精度,也正是经历了这个苦干阶段,我们现在才拥有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数据积累量。”兰嵩说,鉴于大集团客户养殖着诸多品种的猪,企业针对不同品种的猪在系统内都做了相关训练模型。眼下,企业自研的“天蓬系统”,盘点精准度接近100%,估重准确率达98%。
也是在考察了全国各地规模养殖场后,睿畜科技发现,养殖业普遍不佳的数字化基础给技术应用带来了挑战。兰嵩表示:“在一些偏远地区,养猪场的网络环境甚至供电都有问题,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解决数据稳定传输、不丢失的问题。”为此,研发人员针对复杂场景中的恶劣因素进行功能设计,比如猪场需要定时用高压水枪冲洗,团队便研发了通过IP67防水等级的边缘服务器,无网情况下确保数据可以先缓存到本地存储器,同时兼具储电功能,能在断电情况下工作8至10小时。
眼下,睿畜科技正通过搭建行业数据基础设施,拓宽服务内容和路径,串联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朝着“让传统行业成为一个富有创变性的高效能行业”目标努力。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