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同比出现反弹的问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7日在国新办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举行的发布会上进行释疑。他也透露,将加快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空气质量改善下一步从三方面发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同比出现了反弹,PM2.5浓度上升了6.2%,优良天数比率下降了3.2个百分点。
对此,黄润秋回应称,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过去三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去年上半年全国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为近8年同期最低。
二是今年以来气象条件极为不利,受亚洲冬季风周期性活跃影响,全国沙尘过程明显增多,上半年达到37次,其中15次为大范围沙尘过程,为15年来同期最多,沙尘过程使全国优良天数比率损失了5.4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上升了1.4个百分点。同时,预测显示,我国将迎来一次中等强度以上厄尔尼诺事件,极端高温天气可能成为今后若干年的“新常态”;今年6月,华北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5.2天,致使当月臭氧超标天数异常偏高。
三是排放有所增加。随着疫情后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冶金、建材、石化等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污染物排放也随之增加。比如,上半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了8%。
“即便如此,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我国的PM2.5浓度仍下降了15%,优良天数比例提高了1.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总的趋势呈明显改善。”黄润秋认为。
黄润秋介绍,下一步要加快推动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并从严控增量、减排存量和继续加大监督帮扶力度三方面发力。
谋划开展好新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黄润秋表示,今年是第三轮督察开局之年,生态环境部将紧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任务,谋划开展好新一轮督察。
截至2023年6月,第一轮督察“回头看”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总体完成率超过97%;第二轮督察明确的2164项整改任务已经完成超过64%。两轮督察共受理转办群众的信访举报28.7万件,到目前为止,已办结或阶段办结28.6万件。一些重大突出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比如,甘肃祁连山从曾经的乱采乱挖、乱占乱建逐步恢复到林草繁茂、河清水畅,从大乱到大治;宁夏贺兰山无序野蛮开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历史“疮疤”逐渐愈合;昆明长腰山,滇池一、二级保护区内违规建筑已全面拆除,大地重披绿装。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加大了执法力度,特别是2020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检、公安部三部门连续四年共同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专项行动。
黄润秋介绍,四年来,全国生态环境部门共查处涉危险废物和涉自动监测数据违法案件19982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667起。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推动问题整改,推动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环保产业已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
黄润秋表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把生态环保工作放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局中考量。
黄润秋进一步称,首先,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应有之义。离开绿色环保的发展,既不符合新发展理念,更谈不上高质量。其次,高水平保护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这样一些手段,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再者,高水平保护可以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环境标准提升,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转型升级,从而倒逼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开发绿色金融、生态补偿机制这样一些政策工具,推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从而助力高水平保护。”黄润秋说。
近些年,生态环境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方面,大力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项目开发(EOD)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去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22万亿元,已经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我们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城市品质,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