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陆续公示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的深圳再次表现亮眼,以新增310家“小巨人”企业领跑全国城市,位列第一。
按照规划,深圳在“十四五”期间将力争发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0家以上。2023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
目前,结合前四批数量,深圳“小巨人”企业总量已达744家,位列全国城市中第二位,提前完成目标。
【资料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拆解310家“小巨人”企业发现,从区域来看,南山、宝安、龙华和龙岗等四区聚集全市近八成“小巨人”企业,粤海街道以新增30家“小巨人”企业实现一街道相当于一区的新增量。
从产业来看,制造业仍是小巨人的主要来源,且主要与电子设备制造业有关,同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是本次“小巨人”企业重要聚集区,从设计到制造,超过50家企业入选,强设计、补造芯。
此外,根据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三年一复核的规定,第二批“小巨人”企业复核情况也同步公布,深圳的第二批27家“小巨人”企业中,复核通过18家。
受访专家对此表示:“政府要更聚焦于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建设,包括人才吸引、产业发展需要的公共平台搭建等,同时将深圳市变成产业发展的培育市场,开放更多场景应用给企业,为产业升级更迭助力”。
四区新增“小巨人”占全市近八成
区域不平衡是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的突出表现。企信宝数据显示,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深圳共有310家“小巨人”企业入选,前四位置依然未变,分别是南山区、宝安区、龙华区、龙岗区。四区的第五批次“小巨人”企业数量总计为244家,占深圳市第五批“小巨人”入选企业数量近八成,经济大区和制造业大区仍是“小巨人”企业聚集区,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
具体来看,南山区在本次入选企业中数量最多,有94家,占深圳总量的近三成;宝安区排名第二,有75家,占比24.19%;龙华区和龙岗区位列第三名和第四名,分别有41家和34家企业入选。
同时,下沉到街道来看,第五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深圳的79个街道中。其中南山区粤海街道以新增30家“小巨人”企业位居街道第一位,实现一街道数量相当于一区的新增“小巨人”聚集度。紧随其后是深圳南山区西丽街道,新增20家“小巨人”企业,占南山区“小巨人”数量的24.46%。宝安区石岩街道,则以13家企业,位列深圳市街道新增“小巨人”企业数量第三名。龙华区大浪街道(11家)、龙岗区宝龙街道(11家)、宝安区新安街道(11家)、南山区桃园街道(10家)等紧随其后,有望成为“小巨人”强街。
“虽然由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区功能定位影响的‘小巨人’企业数量格局未发生改变,但是各区政府应从长远角度谋划‘小巨人’企业的长期培育。”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向南财记者表示,各区要把握住两个机会和一个方向,机会是要抓紧20大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和20大创新区建设,以产业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方向上要抓住大平台建设和20+8产业集群建设,支持产业集聚,以产业集群培育更多“小巨人”企业。
其次,在本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后,南山区和宝安区的数量位次发生位移,南山区以224家“小巨人”企业总量成为拥有最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区域,而宝安区则下降至全市第二位。但是从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来看,宝安区仍以2157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对此,曹钟雄表示,“两区位置的变化说明深圳专精特新企业的梯度培育方式正在发挥作用,南山区依托于深圳高新区的创新科研优势,孵化出众多的‘小巨人’企业在意料之中。宝安区依托已有的产业链优势,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慢慢孵化也会成长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五批“小巨人”入选企业名单中,前海有9家企业入选,至此,前海已有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前海深港合作区先后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等多项政策,支持深港创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制造业当家助力深圳提前达成培育目标
310家“小巨人”企业入选意味着深圳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培养目标。
按照规划,深圳在“十四五”期间将力争发展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0家以上,同时,2023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而加上深圳已有的33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总量已达744家,提前完成目标。
具体到产业来看, 制造业企业仍是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数量最多的行业,且电子设备行业仍是“小巨人”企业重要来源地。
本次共有174家制造业类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占入选企业的近六成,与深圳以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的发展思路一致。
细化到二级行业分类标准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达79家,占制造业企业的45%;移器移表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列二、三,分别是19家和17家企业入选第五批次“小巨人”名单。结合三级行业来看,与电子有关的制造业占比最高,共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64%。其中电子器件制造业属于集成电路产业,本次共有11家企业入选,“小巨人”企业的涌现将对深圳的补齐造“芯”行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造业中,也有5家生物医药制造业企业入选第五批次“小巨人”企业名单,与深圳市年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标一致。
除制造业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类企业是本次入选企业数量第二多的类别,共有54家企业入选,占入选企业的17.41%。其中所属二级行业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48家企业入选,包括软件开发(27)、集成电路设计(4家)等,综上来看,与外界对深圳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中强设计形象一致。
不过,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非一劳永逸,根据2022年6月工信部印发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已被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效期不超过3年。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在其报告中认为,“随着全国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的提前达标,后续‘小巨人’企业的认定和复核或会趋于严格”。
曹钟雄表示,政府要更聚焦于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建设,包括人才吸引、产业发展需要的公共平台搭建等,同时将深圳市产业发展的培育市场,开放更多场景应用给企业,为产业升级更迭助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