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价风波”到“原料问题”,近日,备受争议的茉酸奶再次回应质疑,这次的口号是——从0开始。

茉酸奶回应原料争议


【资料图】

近日,就网络针对原料的争议,茉酸奶发文称,8月1日起,茉酸奶全国门店的所有酸奶奶昔产品将升级使用全新版本奶基底。这款奶基底无植脂末、无氢化工艺、无人造反式脂肪酸。

上述网络争议来源于社交平台上流传的一份茉酸奶制作原料,消费者发现,茉酸奶在制作过程中除添加牛油果等水果外,还使用了名为“上野曼道牌雪糕”的原料。

该雪糕配料中显示含有“精炼植物油、葡萄糖浆、乳化剂、稳定剂”等成分,因与植脂末成分相似,被认为“疑似使用植脂末”。

结合近日“喝茉酸奶5天胖了6斤”的热搜,不少消费者直呼“上当受骗”,这把茉酸奶推上了风口浪尖。

“如果商家在广告宣传时,将植脂末宣传为‘鲜奶’,涉嫌虚假广告宣传,本次相关品牌是否违法,应该结合其广告宣传内容而定。”北京市君泽君(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深圳电视台财经评论员陆晖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说。

另据了解,茉酸奶品牌关联公司为上海伯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注册资本50万元。该公司注册有“茉酸奶、 MORE YOGURT、上野曼道”等多个商标。

这已不是茉酸奶首次回应公众的争议。

此前茉酸奶因为“茉酸奶新品问卷价格选项最低68元”的话题引起网友们不满,有网友用“发工资那天才敢点一杯茉酸奶”对品牌定价进行调侃。

面对定价过高的质疑,其总部相关负责人则回应:“我们的定价策略并非高价,高价也不会是茉酸奶未来的品牌战略方向。”

“高价风波”尚未平息,茉酸奶被爆出原料“疑似使用植脂末”,品牌形象打上了“折上折”。有消费者表示,不满的原因是“质量与价格不符合”。

在北京朝阳区十里河永旺超市的茉酸奶门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了前来消费的王女士,她表示:“别的奶茶十几块一杯,他们卖二十多,质量肯定得更好才对。”

另一位前来消费的刘女士表示:“选择饮品会关注原料是否健康、口感等因素。”

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访了北京三家门店发现,平均每分钟都会接到新的订单。最新公告中关于“无植脂末、无氢化工艺、无人造反式脂肪酸”的说明,也出现在了每个订单小票上。

酸奶赛道竞争逐渐拥挤

可以看出,当下茉酸奶较为显著的标签是“价格贵”和“健康”。

“健康”得益于其主打“酸奶加水果”的原料,也是其能够快速出圈的原因之一。此外,企业快速发展也得益于高端茶饮市场的壮大,提高了售卖单价。

茉酸奶联合创始人顾豪曾表示,喜茶、奈雪的茶的出现让新茶饮行业崛起,让消费者逐渐接受为更好品质和口味付费,加之茶饮行业竞争加剧,差异化单品品类出现,茉酸奶在近两年大火。

图片来自煜寒咨询《2022年奶茶行业报告》

据煜寒咨询发布的《2022年奶茶行业报告》,一、二线城市以“健康”、新鲜程度为驱动购买产品。一线城市消费者十分注重产品整体质量,可以分辨出产品原材料新鲜程度、糖度多少、已对产品健康程度有明显分辨能力;二线城市消费者逐渐开始在意产品是否新鲜。

基于此,茉酸奶近两年发展非常快速。从窄门餐眼数据可以看到,茉酸奶门店数量从2022年开始迅速上升,到了2023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图片来自窄门餐眼

截至今年8月2日,茉酸奶全国门店数量达1390家,覆盖全国229个城市,门店数量最多的前三个地区是江苏省(231家)、浙江省(179家)、上海市(156家)。

但对于茉酸奶未来发展,业内人士提出了质疑。有业内人士表示,茉酸奶的原料和制作都不复杂,其他品牌也可以进行复制,而且,喜茶、奈雪等也纷纷推出酸奶饮品,茉酸奶面临的竞争会不断加大。

“茉酸奶作为高端的品牌,具有一定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因为在酸奶赛道竞争者较少,所以企业获得了一定发展空间。”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未来茶饮行业中酸奶赛道竞争会更加拥挤,茉酸奶如何进行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

朱丹蓬认为,茉酸奶对原料进行升级能够匹配其品牌调性和人群定位,未来茶饮行业会呈现高端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