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8月17日,“高质量发展·看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召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市管)、新闻发言人郑则文介绍了今年以来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与相关工作。
空气质量方面,今年1至6月,广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4%,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水质量方面,20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面达标,18个断面水质优良,劣Ⅴ类断面清零,10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100%稳定达标,3条国控入海河流水质全部优良,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土壤质量方面,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85个,医疗废物收处无害化处置率100%,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资料图片)
近年来,高温天气频发,引发人们担忧。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广州共发布不同级别高温预警信号151站次。5月18日出现今年首个高温日,是历史第9早。全市平均高温日数为35.1天,是历史同期第3多。
广州市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潘蔚娟表示,今年高温具有“来得早、日数多、创新高”的特点。与此同时,广州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加剧城市区域高温。频繁出现的极端高温事件警醒社会各界,改善城市热环境刻不容缓。
改善城市热环境、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空气、水、土壤保护齐齐发力。在空气环境改善上,郑则文提到,今年广州市将深化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推进巡游出租车全面纯电动化;实施含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拓展化工和表面涂装等行业企业深度治理;针对工地道路扬尘污染,落实落细扬尘“6个100%”要求。
在水环境质量提升上,为保持河涌“水清岸绿”,广州市水务局继续深入推动水环境治理,今年1至7月的水质跟踪监测数据显示,已完成治理的147条城市黑臭水体持续保持不黑不臭。目前,广州市443条合流渠箱已完成358条清污分流改造,让“污水入厂、清水入河”。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与土壤安全息息相关。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彬表示,今年1至7月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为54162.63吨和1529.52吨,同比减少0.65%和1.34%。目前正加紧生态转型,先后创建2个国家级、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产业园为平台推广使用节水、节肥、减药、节能等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为绿美广州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长期以来,广州河涌治理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广州市水务局今年持续深入推动水环境治理,今年5月以来,制订《广州市河湖长制监督检查办法》,修订《广州市河长制工作有奖举报办法》,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工作方案》,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筑起法治高墙。
针对饮用水安全问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已审议通过《广州市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定》,进一步健全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为绿美广州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在今年8月15日全国第一个生态日,《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正式施行,该法规是针对餐饮场所污染防治的“小切口”立法,将破解餐饮场所给周边群众带来的环境污染难题,促进餐饮行业绿色发展。
今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实施执法“观察期”制度工作指引(试行)》,对符合条件的违法违规企业给予一定的执法观察期,优先运用非强制性监管手段,引导当事人主动纠正违法行为,体现了执法温度,营造法制化营商环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