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正在成为中国车企的销量增长点。
(相关资料图)
长城汽车(601633.SH)8月30日发布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累计销售51.88万辆;新能源车型销量8.96万辆,同比增长49.3%。同期,长城汽车海外销售创下历史新高,销售12.33万辆,同比增长80.2%。
不只长城,上汽集团(600104.SH)、奇瑞汽车、长安汽车(000625.SZ)、吉利汽车(000175.HK)、比亚迪(002594.SZ)、北汽(01958.HK)等今年上半年的海外销量也迎来大幅增长。
2023年上半年,海外销量最高的车企是上汽,海外销售53.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四成。上汽已在海外形成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六个重要的区域市场,其中欧洲市场表现尤为亮眼。
奇瑞上半年海外销量达39.8万辆,排名第二。奇瑞深耕海外市场二十余年,在俄罗斯、巴西、埃及等国家建立10个海外生产基地,还在欧洲、中东和南美洲成立了三个研发中心,负责车型的本地化研发。
排名第三的是长安,上半年海外销量为17.7万辆,墨西哥是2023年长安汽车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
多家车企海外市场一片向好,带动汽车出口总量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车企出口总量达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整车出口金额464.2亿美元(约3338.4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1.1倍。
汽车出口价格也呈上升趋势。乘联会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从2018年的1.29万美元增至2022年的1.89万美元。2023年,出口均价已升至2万美元,纯电动车均价更达2.58万美元。
中国车企加大出海力度,首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空间正逐渐缩小。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已达白热化,传统燃油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已成为存量竞争的市场。另外,今年以来,国内市场已开启两轮价格战,无论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车企均被卷入。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达到31.85%,与2019年比增长近十倍,但今年1月已下滑至24.7%。
渗透率下滑的原因,在于不同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差异。中汽中心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一线、新一线城市和南方地区发展更快,交付量、渗透率增速逐渐回落,进入平稳期。黑龙江、内蒙古、青海等北方、下沉城市仍处起步阶段,车企想要撬动这一潜在市场还需付出更大代价。
为寻找新的销量增长点,传统车企将目光投向了一些市场空间较大的海外市场。
近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较快。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7%。据多家机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欧洲电动汽车渗透率已超过25%。
上汽旗下自主品牌MG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今年上半年,MG在欧洲销售11.5万辆,同比增143%,新能源销量占比超过50%,已连续4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第一。
海外市场政策向好,也是中国车企出海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2年4月,泰国政府出台一揽子激励方案,包括在原有补贴的基础上大幅降低电动汽车进口关税和消费税等。2022年8月,泰国方面表示,批准将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注册使用的纯电动汽车的年度道路通行税减免80%,预计将有超12.87万辆电动汽车享受到这一政策优惠。2022年12月,印度尼西亚工业部长表示,政府计划为每辆电动汽车提供最高8000万印尼卢比(约5130美元)的补贴。
部分海外国家的建厂成本更低也助推了中国车企加快出海。
近年,比亚迪等车企纷纷选择在匈牙利投资设厂,发展电动汽车相关配套产业。这源于匈牙利的招商政策较好,给出诸多优惠条件,比如税收减免、免息贷款等。同时,匈牙利政府及欧盟也对在当地建厂的车企提供补贴、配套基础设施等支持。此外,在匈牙利建厂还有助于推动中国车企就近向欧洲市场供货。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