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红房子咖啡时间》活动暨“聚焦创新实践、共话持续发展”媒体座谈会在上海苏河湾中心举行。
苏河湾地区素有“黄金走廊”“沪上清明上河图”之誉,如今位于上海“一江一河”交汇之处的苏河湾区域,在产业创新上正在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新型载体,并积极构建具有核心支撑力、竞争力、引领力的高质量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
总面积达4.2平方公里、滨河岸线长达6.3公里的苏河湾功能区,现已集聚了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心、淡水河谷、花王、恩智浦等2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十四五”以来,苏河湾功能区着力推进现代商贸、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的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静安区政府副区长张军在谈及静安区推进苏河湾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时强调,一是要强化功能的引领,提升苏河湾的能级,加大招商力度,通过商贸服务业的提质增效、金融业态的构建,搭配高端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引领苏河湾成为一个枢纽性、辐射性产业集聚区。二是聚焦高水平的开放,推动总部经济的集聚。三是聚焦高品质的建设,提升区域的承载力。最后还要强化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苏河湾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关于苏河湾未来几年的开发建设重点,上海苏河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明胜表示,将主要聚焦在164万方办公楼宇空间释放,推进区域内城市更新,打造提升沿河景观,保护和提升50万平方米保留建筑四个方面。同时,苏河湾也尝试通过企业家联盟、楼宇联盟、挂牌授权、媒体推介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打造新的经济CBD。
据了解,苏河湾围绕打造“世界级滨水中央活动区”、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的目标,将更大发挥区域名片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与国际接轨,全力拓展“苏河湾朋友圈”。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惠强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打造苏河湾世界级滨水区”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环境与居住的有机融合,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为之践行。”他说,将苏河湾打造成世界级滨水中央活动区,本质上是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
在谈到苏河湾区域未来发展空间时,郑惠强表示,苏河湾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占据了上海核心区“外滩-陆家嘴-北外滩”的“黄金三角”位置。纵观世界发达城市,以水系为纽带跨河发展,构筑核心“黄金三角”,是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随着老牌商业中心可利用土地资源趋于减少,板块吸纳能力逐步饱和,商务功能如果沿着苏州河水岸布局谋求发展,苏河湾区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振鸿见证了苏河湾蜕变发展的历史过程,他在会上感慨道,苏河湾近几年来迎来了真正的大开发,苏州河北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具备了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品位的设施以及高品质的打造。他认为,苏河湾的天际轮廓线将自然环境、景观与人文融合得恰到好处,同时在民居建筑环境也体现了内涵与雅致,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会议互动交流环节,多位与会企业就静安区、苏河湾集团未来的发展与规划、疫情后进出口商会的纾困举措、商务服务专委会“两业融合”、二十大后企业的创新能力、数据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要素作用,以及金融业在解决众多市场主体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急等话题展开讨论。
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卢勇指出,数据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城市治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其中存在很多新的机会。“我们也在推动数据资产化,数据不只是资源,未来会形成资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据要素特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他说。
近年来,静安区围绕“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的建设目标,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和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方向,汇集了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涌现了一批新兴服务业,形成了一批服务产业集群。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孙建平表示,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服务业增强产业升级支撑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服务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的战略举措,是服务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