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创新赋能·数智引领——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三期)”在“东方蓝宝石”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成功举办。本期讲坛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宁波银行上海分行联合主办,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上海电子商会(上海电子制造行业协会)协办,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特别支持。

相关政府机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企业、金融机构、各商协会会员单位代表200余人出席线下活动,新华社现场云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线上逾万名观众同步收看,共同探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路径与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发展。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卫丙戊在致辞中表示,电子信息产业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桥梁纽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基础性、引领性、先导性、前瞻性的作用。本次大讲堂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专场,正因为其在产业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软硬(件)结合的特点,具备虚实结合的特性。

卫丙戊提到,要依托“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展数字经济;要依托数字化转型,更好助推城市、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张凤明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至国之重器,小到智能手机,各行各业都涉及到电子通信系统网络,也正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才让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升。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进入新兴领域快速发展的阶段,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了让科技更有含量,中国经济发展更有质量,企业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上求得突破、创新和发展。

作为新华社的直属机构,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当前正围绕深化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持续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赋能。未来,中心将继续发挥新华社的品牌传播和信息传递优势,聚焦“3+6”产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与各单位携手共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营造中小企业生长发展的良好环境,搭建专精特新企业“产学投研”和品牌传播的平台。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力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领跑者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及竞争力的基础力量,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支持措施。但当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够、数字化水平还不高、内部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融资困难局面还需获得多方政策支持等。

作为一所地处上海的应用型高校,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开创了“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学校事业进步始终与业界发展无缝融合,学校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方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前不久,在庆祝学校办学95周年大会上,还发起成立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盟”,构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新模式,打造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杨力表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有责任着眼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将重点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生态体系、数字化转型、组织建设、财务管理、融资等五大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联动发展与模式创新,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活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徐雪松在致辞中提到,宁波银行与专精特新企业在禀赋属性上高度契合,母行所在地的宁波便是一座孕育了大量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城市,秉承着这一份基因,宁波银行始终致力于成为“专精特新”银行,具体体现为:强化“专”业团队建设;设置“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情怀的精致服务;具备积极进取、安全稳健的“特”点;布局战略“新”定位,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推动差异化行业经营、提供生态化金融赋能。

近年来,宁波银行始终遵循“专注实体、专注小微、专注科创”的本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目前上海分行已服务20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徐雪松表示,宁波银行愿与电子信息行业同频共振,继续探索生态融合、多元链接、价值赋能的发展路径,遵循“做科技就是做未来”的理念,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持续的平台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蒋昌俊发表题为“智能算网系统”的主题演讲。他主要对智能算网系统在数字经济中的新动能以及国家的重要战略规划进行了阐述。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规划包括建立八大算力枢纽和十大数据集群中心,分布在不同地区,以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蒋昌俊指出,算力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东部地区活跃,南北部有潜力,但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慢。其中上海作为国际数字之都,是数据资源和算力网络的中心。

蒋昌俊表示,一体化算力交易技术、算力网络的安全性,以及方舱计算智能算网系统这些技术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并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其中,方舱计算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模型安全,这三者缺一不可。他强调,智能算网系统有望在中国的数字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提高整个算网系统的效率和影响力,为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兆进围绕“城市操作系统助力数字化转型”做了主旨分享。他表示,城市作为未来大数据的聚集地,更新城市操作系统对于城市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数据作为经济要素具有巨大潜力,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数据交易目前尚未充分发展,但可探索企业提交有价值的数据类同于纳税,逐渐将数据变为一种可交易的资产。这种模式可能涉及不同行业的实时数据采集,如智能汽车企业提交数据助力政府构建智能交通体系等,使城市运行更智能化和高效。

回顾中国近30年来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发展历程,王兆进强调,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提升城市韧性、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城市操作系统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将在各个方面实现城市智能化,不仅能帮助城市进行持续实时体检,实现提前预判隐患的目标,还能促使应用场景的丰富化,包括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从数据资源化到资本化的演进。

达观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陈运文以“智能知识管理与大模型创新应用”为题发表演讲。陈运文表示,人类文明发展走过了发明文字、提炼知识、走向智能三个阶段,其中,提炼知识的能力是核心能力,这也是如今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LLM成功的精髓。对企业而言,智能化系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发展现状仍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知识流失、知识泄露等问题。因此,为企业建设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陈运文对未来行业生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他认为,行业将会形成上游、核心、下游的生态模型,上游包括算力、数据等生产资料提供方,核心分为通用大语言模型研发方和垂直大语言模型研发方两类,下游为各行业落地方案开发方。他相信,未来行业将会发展为包含巨大机会的全新市场,未来办公形态亦会随之发生革命性变化。未来,智能知识管理将如同一千年前的活字印刷术那样,大幅提升社会效率,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整合、存储和共享知识资源,加速企业治理创新。

国泰君安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蒋杰聚焦“资本市场助力,服务信息产业”主题进行演讲。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投行非常关注的领域,资本市场表现活跃。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各板块估值情况等方面,蒋杰介绍了电子信息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总体而言,电子信息产业聚焦主业,守正创新,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潜能和活力。

资本市场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虽然目前IPO上市进程放缓,但未来预期仍将是乐观的。蒋杰详细介绍了科创板及创业板IPO发行的具体条件,创业板IPO须符合“三创四新”的定位;科创板定位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

活动上,为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财务管理、创新生态体系、企业组织建设、企业融资五个领域开展研究,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宁波银行上海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活力,支撑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杨力、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张凤明与宁波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徐雪松共同为“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三方将协力促进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建立学习平台、宣传渠道和资本对接桥梁。

据悉,系列讲堂聚焦服务上海专精特新企业、辐射上海特色科技赛道产业链,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搭建学习成长平台、交流服务平台以及对接科技、产业和资本的有力桥梁,以进一步培育和服务上海“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上图均由宁波银行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