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标”再次迎来修订。
9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强制性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10月19日。
(资料图)
“新国标”共8章,主要从整车标志、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等方面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作出了明确。与现行标准相比,“新国标”围绕提高防火阻燃性能、更好保障消费者骑行安全、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需求、防范非法改装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标准的改进和提升。
在提高防火阻燃性能方面,“新国标”完善了电动自行车所用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和试验方法,增加了“电动自行车在非必要条件下不应使用塑料件,使用塑料材质的部件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的要求;同时要求整车编码应采用耐高温永久性标识,便于加强全链条监管和火灾事故溯源调查处理。
目前,电动自行车产品普遍使用大量塑料作为结构件和装饰材料,但塑料本身具有可燃性,在发生火灾时会加速火势蔓延,并释放大量有毒气体,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工信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限制塑料件使用比例”的目的,就是引导企业压缩非必要塑料件的使用,确实需要使用时也应选择不易燃的材料,从而起到降低火灾发生风险、延缓火灾蔓延速度、减少火灾荷载和有毒气体释放量的效果。
为更好保障消费者骑行安全,“新国标”没有修改现行标准中“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维持在25km/h”的规定,但优化了电动机额定功率和最高转速的测试方法,从技术上确保最高设计车速无法超过上述标准。
据了解,许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超出现行标准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车辆的电动机在动力性能方面有较多的余量,给非法篡改最高车速留下了空间。“强化对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空载反电动势等关键参数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可以从技术上确保即使电动机输入电压达到最高时,车辆也无法超速行驶,防范通过在控制器中预留‘后门’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前述工信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防篡改”也是本次修订重点关注的内容。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多次引发火灾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2021年,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为1.8万起,2023年迅速增加至2.5万起,年均增长约20%;电动自行车火灾在全年较大火灾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5.9%上升到2023年的12.7%,涨势迅猛。其中,有不少车辆存在违规篡改的情况,导致其最高车速、蓄电池电压、电动机功率等技术指标超出了现行标准,成为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
针对上述问题,“新国标”分别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包括要求电动自行车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控制器不应通过剪线、跳线等方式修改控制器功能,不应兼容多种电压模式;限速器不应具备修改限速值功能等。
此外,“新国标”还关注到消费者日常出行需求,将使用铅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限值由55千克提高至63千克,从而让铅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更好满足消费者正常的续行里程需求;同时允许生产企业根据车型设计需要,自行决定是否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车型选择。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大国,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电动自行车已成为群众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前述工信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新国标”正式发布后,将在降低火灾风险、减少交通隐患、便利消费者使用、提升产品供给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悉,本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后,有关部门将根据收到的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程序加快推动审查、报批等工作。(贾骥业 朱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