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村部建设富丽上档,豪华气派,城市风味飘到了咱这山沟里;道路宽敞油亮,比城市不差档次;桥梁宏伟坚固,也像都市的雕栏玉砌。我们不仅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在我们这里也见到了行动,我们也快成为城里人啦!”近段时间马山口镇寺山庙村民交口赞扬。看着崭新的寺山庙村部,还有那条条大路,来这里做客的简直都认不出这是真实的寺山庙了。这就是李玉成出任村支书的第一声。
李玉成,原任寺山庙村党支部副书记,对寺山庙的山山水水、村庄道路,除了熟悉他的历史,还充满了自己的豪情。他配合老支书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改变了寺山庙的村容村貌。支部换届,他在党员群众的拥护下挑起了大任。他自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于是努力中汲取思想路径、精神力量、努力方向。他说:“想干事儿,就要不怕困难。我名叫李玉成,艰难困苦,玉汝玉成。我要干不成,那就不叫玉成!”他凭着一股敢闯敢干的朝气,攒足了干事创业的勇气,焕发出了干则必成的豪气。从走村串户调研群众,召开诸葛亮会入手,取得第一手材料,垫实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底蕴,大胆独道设计村部建设、道路设计、桥梁建设,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资金缺乏是第一大难。李玉成根据寺山庙村的实际情况和人脉关系,充分运用政策空间,在马山口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协助下,做成了三大项目建设资金筹措计划。又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不合眼皮向相关单位争取了一定数量的工程资金,还把自己家里所有的积蓄全部搭上,第一难题顺利解决。
工程施工事关质量的大事,虽然已和施工单位谈好了条件,签订了质量合同,但他还是全程监管。着力督促,笃行不怠。在道路施工中,他曾受过伤;在桥梁建造中他曾睡过地。在村部房屋建设和扶贫工作中,关键时候夜里总在村部加班加点,在村部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就连生病也没耽误。
村部建好后,他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安排各功能室、办公室,并对各室进行大气、开放、绿色设计布置。上级领导说,这是最好的办公场所;包村干部说这是最好的家园;外来客商说,这是最值得留恋的地方;社会群众说,这是最美的活动场所。每到夜晚,村部大广场华灯齐放,歌舞声声响彻太空。
乡村振兴,项目先行。项目不项目,关键看干部。寺山庙是久已闻名的坷垃窝,老百姓靠几亩黄土生活,土里劳作,挥汗如雨,也只是混个温饱。改革开放后,村里兴起了打工热,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地里,养育子女就靠“另外的半边天”。李玉成出任支书后,走村串户,调查访问,刨根问底找症结,促膝谈心问发展。从一本本民生笔记中找到了寺山庙振兴的路子。农民要想富,先得上项目。在支村委会上,他说:“咱上不了大项目,就先搞几个小项目,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经验,不断积累财富,凡事要敢试敢闯”。在充分调查研究、充分辨证论证后,他帮着十几家有经商战略思维的搞起了商业性门店;引导十几家庄稼地里巧刨金的农业行家办起农辅小基地;协助十几家有中草药种植门道的兴起了中药材发展;协力十几家对养殖有经验的农户搞起了规模养殖。几年来,实体项目入了户、兴了业、发了财,老百姓的腰包开始鼓起来了。从人们不断丰厚的礼仪往来中我们看到了答案,乡村振兴的火炬已经熊熊燃起。
乡村要振兴,文明伴始终。李玉成始终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在调查研究中,他看到了寺山庙村民对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向往。打造文明村,点亮文明幸福星,定格在了他心中。通过学习教育、表彰五好家庭、五好妯娌、五好婆媳、寺山庙文明人、家风文明大家评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寺山庙有一处红色景点,1948年解放军豫西牵牛战时,一个战士被土匪打伤,是寺山庙村民把其藏在树洞里救了他。李玉成就把这一红色事例作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寺山庙村民弘扬革命传统,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发扬起来。为五保老人解难题、送温暖;为贫困学子纾困排难等,都是他们传承红色基因、争创文明人、文明村的见证。说起该村的文明,老百姓有口皆碑:“小山沟里文明了,说文明话,办文明事,你帮我,我帮你,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分你我,不分远近,有福同享,有难同挡,寺山庙从哪儿看都是一家人!”
道路通了,桥梁成了,村部美了,农民富了,广场乐了,村风文明了。寺山庙群众陶醉在无比愉悦的享受中。可李玉成却说:“这只是开始,我要把寺山庙建设成人间仙境,让寺山庙人富起来、靓起来、美起来、乐起来,我是党员,我要让我这面旗子映红整个山村。”他还说:“寺山庙人所忧的,就是我心想的;寺山庙人所盼的,就是我所要干的。”
东风绽新枝,豪情满胸怀。李玉成的诺言定会在寺山庙的大地上刻下深深的印记,寺山庙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供稿:李均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