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园长


(资料图片)

不容易啊!!!

在广州接近20年,我终于第一次看到广州南站的东广场啦,我相信你们很多人没看过,来,大家瞅瞅。

一个开了13年的高铁站,做到大部分广州人都没出过广场,也是很神奇。

当然呢,以车站来讲,南站是优秀的,因为它做到了枢纽及时疏散客流功能,但是到现在,讲究站城一体的时候,大家就嫌他不能提供附加价值了。。‍‍‍‍‍‍

毕竟,日均60万的人流,大家只是过客,就好像拿着一个纯金的母鸡,下不了蛋!!真的是放谁都添堵。。。

南站的问题在于,设计规划太早太老了,不是后面高铁站发展的规律,另外,番禺前个十年冲万博,南站已经错失了最好的10年,如今要较长时间孕育。 但!!作为南中国最大的高铁站,日均客流量的巨大优势,也是也有机会扳回一局的。 这里面有2个破局关键,‍‍‍‍‍‍‍‍‍‍‍‍‍‍‍‍‍‍‍‍‍ 1是聚气,2是产业。 聚气需要人,需要商业。 梳理一下现在的问题 广州南站,在早前设计的时候,它是一个超脱的所在,大路大道,大开大合,进站大厅在3层,出站大厅在1层,一个高高在上浮在空中的站。

看看这个出发平台的高架,是不是有极强的隔离感?

建成的商业办公区,确实距离南站才1公里,是步行能到的距离。 但是!!你要人愿意走啊!!去坐地铁,或者从南站去商业区住酒店,中间要跨越2-3条双向8车道的大马路,以及出发平台的高架桥,广州这蒸桑拿的天气,让我步行,我选择在万博开公司或者订酒店,多几个地铁站啧。 这设计,大路根本不适宜人行,当然看着荒,看着荒大家更不愿意来,哪里有消费和交互冲动呢。 做不起来也很正常。 再说明白一点,现在舒适的高铁站设计,地面与街区齐平的,看上去无距离,利于人流动交互,然后地下通道和广场分流引导客户,双层动线,水平四面疏散到附近。 南站设计的早,高高在上,用户要么上,要么下,要么走,没有水平流动的人流动线引导。 然后呢,只考虑了高铁地铁以及开车(开车规划也很糟糕),没考虑过人的流动和感受,原来规划人群在地下空间流动,但地下联通的花城汇商业又迟迟不能开业,导致这么多年人流始终无法聚集,不聚气,也不聚财。 好了,说完了嫌弃的话,再来说变局。‍‍‍‍‍‍‍‍‍‍‍‍‍‍‍‍‍‍‍‍‍‍‍‍‍‍‍‍‍‍‍‍‍‍‍ 目前的最大变局就是新鸿基,当然城投的地下商业花城汇会更早,但是新鸿基对于南站的意义更大一些。 南站的规划是西交通,东商务,新鸿基肩负着解决南站遗留的交通动线混乱的问题,而且要盘活商业。 只要把人流车流的动线动线规整好,南站就不会只是一个车站,能让人停留下来消费。‍‍‍‍‍‍‍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看,西广场的规划有长途客运站,出租车,公交车以及网约车停车楼,公共停车场。

高铁站的自驾车,公交,长途车到达人流,会在西广场中转疏散,而这些人流,会通过清晰的上盖盖板的指引导流到车站,商业,酒店中去,虽然还是不能做到无缝,但至少清晰的动线给用户提供方便,增加了停留时间,给了商业机会。‍‍‍‍‍‍‍

举个例子。‍‍‍‍

我作为一个开车用户,讨厌南站的停车场不好找,且露天走到出发大厅要很久,就倾向于乘坐地铁,卡时间去南站。‍‍‍‍‍‍

但是如果南站有个非常清晰的交通中心,到达出发大厅方便快捷,那么我会选择停车在南站,并且可能在开车提前到达的时间消费,南站在这里,能赚到我的停车费和逛逛买买的钱。‍‍‍‍‍‍‍‍‍‍‍‍‍‍‍

改变设计盘活商业的,是真有的,比如白云机场。 t1航站楼,停车场露天,远且不方便,下了车还要走n远,停车费也要60一天,算个账,我不如打车咯。‍‍‍‍‍‍‍‍‍‍‍‍‍‍‍‍‍ 到t2 ,完全不一样,p8停车楼,出停车楼就是机场出发大厅,无缝对接,打车来回320元,足够停车5天,我肯定选择停在机场,这样机场变相把出租车的生意也抢了。 富有商业头脑,和丰富tod开发经验的新鸿基,花巨资规整南站,图的肯定长线,意图未来人流产业带来的商业写字楼酒店租金运营收益。 商业肯定是能盘活的,毕竟日均60万的客流量,但是南站整体起来,需要一些时间。‍‍‍‍ 花城汇开业后,会有些好转,但是原有的设计早前就不清晰,个人觉得商业可能还是新鸿基更值得期待。 解决掉聚气问题,后面,还是要看产业。 其他城市的高铁站火车站站点2公里附近,多半是零售服务商业,占比大约60-80%。

南站,比例也差不太多,但是企业绝对数远远小于杭州,苏州,还不到西安北站的一半。‍‍‍

好的消息是。

南站比我们想象的还是好一点的,比如城投足球场也开始逐渐动起来了,附近谢村的居住人口也上去了。

总体来说,新鸿基的入场,是南站的改命契机,花城汇开业,以及广佛环线通车等,也会逐渐盘活商业,南站整体是向好的,但要和万博长隆商业打出差异化,也会非常考验城投和新鸿基的运营。

至于产业,南站的文旅康养以及对港的资源交互还是有优势的,但是其他任重道远,需要给南站更多的准备时间。

以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