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在推进现代化信阳建设、谱写“两个更好”新篇章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为人民履职、为信阳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统一部署,5月10日上午,信阳市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现场观摩会暨推进会在息县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全胜出席会议并讲话。息县县委书记管保臣,市人大选联委主任委员林志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国,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选工委主任参加会议。

​息县:创新产业代表联络站建设“全链模式”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息县作经验介绍。张全胜充分肯定了息县人大在产业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方面的创新做法和经验,同时鼓励各县区人大向息县学,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据了解,“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息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聚焦县委“奋力拼经济”中心任务,不断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现形式,锚定食品主导产业链条,创新推进产业代表联络站建设,在“建”“管”“用”上狠下功夫,探索出一条“把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把代表聚在产业链上,把代表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的产业发展“全链模式”,为助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贡献力量,奋力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

高标准建设,把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因地制宜创新推进食品产业代表联络站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科学布局。坚持“产业落地在哪里、站点就搭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围绕特色产业园、产业链优势企业、知名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好的村4个方面试点先行、分级建设。县级层面,紧紧围绕全县乡村振兴“1+3+N”产业体系,创新选取弱筋小麦、优质稻米、优质红薯、高油酸花生等4个主导产业企业和肉牛、肉鸡、肉羊、蔬菜、香菇等6个特色产业企业建立产业代表联络站;乡级层面,选取本辖区内着重发展的2—3个特色产业作为建站方向,以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为依托,与各产业代表联络站进行结对共建。标准建设。坚持接地气,不搞“高大上”,做到合理规划、够用管用。研究制定《息县产业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导则》,硬件上,选取企业办公用房为阵地建设主体,按照有场所、有设备、有制度的要求,提倡一室多用,由县人大常委会统一配备办公设备,不给企业增加负担。软件上,对站情简介、代表信息、活动计划、工作职责、代表联系企业、履职情况等上墙公开,确保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试点先行。鼓励乡镇(街道)在推进产业代表联络站建设时有所创新,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做好“自选动作”,使联络站更具特色、更有活力。重点选取豫道公司、宏升公司、临河乡恒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个产业代表联络站为试点率先建设,围绕红薯食品产业、面粉加工食品产业和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建站服务,结合建立电商直播间方式,邀请“网红”直播入驻,由人大代表为产品代言,把农产品通过电商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培育形成“一点一品一特色”的示范点品牌,截至目前,已辐射4个周边乡镇(街道)产业园区、7家相关企业和13个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带动近300名群众务工增收,真正实现了建设一个站点、拉长一个链条、育强一个产业、致富一批群众的“链条效应”。

​息县:创新产业代表联络站建设“全链模式”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管理,把代表聚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连心桥、主阵地、好场所作用,助力企业诉求搭上“直通车”,纾困解难跑出“加速度”。选好领头人。县级,产业代表联络站均配备一名站长、一名副站长和至少一名联络员,站长原则上由乡镇人大主席(街道工委主任)担任,便于开展工作;副站长统一由是人大代表的企业负责人担任,具体做好工作配合;联络员从乡镇(街道)专业从事人大工作的年轻干部中配备。乡级,产业代表联络站站长由职能部门的科级干部、村支部书记、是代表的优秀企业家担任,确保真正坐下来倾听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堵点。配齐专业人。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在编排进站代表时,打破地域限制重新调整,推动普通代表联络站和产业代表联络站结对共建,吸纳县处级领导干部代表、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围绕一产、二产、三产分别编组进站,全方位、全链条推动产业发展。办好暖心事。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摸排梳理产业链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实行代表“一人一码”,推行“码上亮身份、码上提建议”,针对性收集意见建议,交办相关部门解决,实现“企业点单、代表服务”,助力企业问题解决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已召开县乡两级产业代表联络站进站代表座谈会48场、开展进站活动82次,梳理汇总企业反馈问题124条,已解决68条,正在交办相关职能部门解决56条。同时,将问题办理与代表履职考评结合起来,实行代表履职积分制度,将代表履职成果量化,有效提升了代表履职积极性和责任感。

高效率服务,把代表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创新开展“3+4+4”代表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让代表成为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实行“三个一”制度。鼓励代表在产业发展主战场“亮身份”“做承诺”,推动代表在“链”上履职、“链”上服务,实行代表联系服务企业“一卡、一群、一台账”,即:建立联系企业明白卡、企业代表联系微信群、服务企业工作台账,每季度至少组织人大代表开展1次惠企助企活动,让企业真正感受到“人大离得近、代表在身边”。推行“四进”活动。结合人大代表行业特点、知识结构,组建专业代表小组,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进乡村“四进”活动,倾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帮助支持。同时严格按照“三不一注重”原则开展工作,即:不加重企业负担、不过多牵扯企业主要负责人精力、不搞形式主义、注重发挥代表作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开展“四环”监督。针对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建立“汇总梳理、分析研判、交办督办、反馈评价”四个环节的闭环监督机制,鼓励代表带着问题进站,在产业链上征求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将问题清单及时交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全过程监督办理情况,并按照年度工作重点开展好代表视察调研活动,按照“审议专项报告+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的方式实行综合监督,推动产业发展问题有效解决,由企业找政府变为政府找企业。

“我们将在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下,坚持以建设好产业代表联络站为抓手,持续丰富代表工作的平台载体,更好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真正用代表的积极主动凝聚创新拼搏当前锋、比学赶超建新功的共同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国说道。(郝昱玮 李泽昌 胡译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