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夏晓伦)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条件各异,农业发展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千差万别。当前,如何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增强问题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资源与生态约束下创新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下简称《模式研究》)一书作者,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俊杰表示,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要根据国情、农情和不同地区情况,不断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记者了解到,《模式研究》一书总结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山东模式及其经验,本书通过对山东省的例证研究,发现农业发展存在缺乏完善的资源保护制度与政策体系、资源短缺与低效率利用并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产业融合度较低等问题,需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完善多种路径加以解决。同时,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还需要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钱从何来、如何提高农业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下乡直接参与经营现代农业是解决这些难题的钥匙。

曹俊杰认为,在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下,只有不断创新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需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缓解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压力大的矛盾,而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策略配套实施;此外,应当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多功能性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新六产”、精准化智慧农业、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业全产业链契合发展等模式。

据了解,山东省长期以来探索出许多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地方性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此,曹俊杰表示,特别是多种典型的县域农业发展模式及其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如发展现代生态与有机农业的淄博经验、引导工商企业下乡的烟台经验、发展品牌农业的临沂和沂源经验,以及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平度模式”、城乡一体化的“龙口模式”、农业产业化创新的“诸城模式”、休闲旅游农业带动的“莱州模式”、突破农业融资瓶颈的“武城模式”等,都有较高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