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我以前七八块地,种地不方便,现在小田并大田,我种地方便了,成本降低了,抗旱又抗了,收割又好收了,产量增加了。”息县包信镇香蒲园村村民张春文说。

2017年以前,息县包信镇香蒲园村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土地分散化、碎片化、没有像样的村级产业,内生动力不足,发展滞后,面对重重困难,返乡务工人员马波临危受命,因地制宜、将零散的土地重新整合,发展特色种植,逐步探索出一条“一户一田”和“小田并大田”的改革之路。

为了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息县包信镇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生产托管服务,探索实施“一户一田”,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香蒲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马波介绍说:“我们香蒲园村开展一户一田,是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行双绑机制,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合作社由我们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和种植大户成立,合作社成员每年每人可分红十万(元)以上,(另外)村干部的报酬是报酬,村集体收入可以达到二十万(元)以上,这样我们的干部收入增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工作也好推动了。”

但在“小田并大田”推动之前,也有不少困难,不少群众担心自己的责任田被并没有了,积极性并不高。为了消除群众顾虑,村合作社还与村民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以书面形式固定村民土地流转面积,按照协议,村合作社每年6月份按时给村民发放土地流转金,因为是本乡本土的熟人,村民对合作社也很信任,工作进展也很顺利,主要分成三类情况,一类是愿意全部流转、一类是部分流转、再一类是不愿意流转,对于确实不愿意流转的,实行“一户一田”。

村民马明洲就是部分流转受益者,他说自己的土地流转一部分给村集体,自己还留一小块“吃菜地”这样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保证自给自足。“流转前跟流转后几乎没啥差别,我自己种有风险,给它租出去,一亩地600,我省心了,我还可以打工,每月打工,跟这个算账比自己种地还强些,有这个地亩子钱和打工,比自己种还划算些。”香蒲园村村民马明洲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满足不同群众不同需求,这是香蒲园村在推进土地流转和“一户一田”工作中的成功法宝。把最便利、最优质的地块分给不愿意流转的村民,大大降低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矛盾,当然,为了更好地推动流转工作,香蒲园村也是本着先易后难,一家一户做工作、一组一庒地推进,由组到村,循序渐进。

“香蒲园村实现一户一田后,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大型机械耕作,有利于土地增产增效,还很大程度减少了邻里纠纷,促进了村里和谐,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试点范围,为高标准农田整治和农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包信镇镇长杨保华表示。

截至目前香蒲园村土地流转面积2720.29亩,占全部耕地的73.95%,剩余958.32亩,全部实现了一户一田。土地流转后,对村民、村集体以及后期乡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十分有利。(郝昱玮 彭莹莹 吕伶仪 易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