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子承载大梦想
讲述人:大连市特种粮研究所首席专家谢辉
(资料图片)
我从事农业工作已经40多年了,可以说见证了中国农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从事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工作,促进粮食稳产、增产。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躬耕黑土地,推动粮食高产优质,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好粮”,成为我的新愿景。
20世纪90年代,为从有限土地上生出更多效益,我积极探索适合大连的地膜覆盖旱种技术和两茬生产技术,都收到较好增产增收效果。在辽宁省率先推广中国农科院“中糯1号”鲜食玉米,在当时达到了“玉米论穗卖”的效果。
1999年,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组建高蛋白和高油大豆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联合攻关组,我对高油大豆“中作983”两个原种提质保纯,推出大豆“中黄13号”和“中黄35号”参加育种繁种和推广,“中黄13号”已连续5年在全国种植面积第一。
“吃饱后自然要吃得好,培育高产优质品种,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好粮”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2005年起,我开始和大连的同事们一起探索太空育种,利用太空失重、微重力、交变磁场、强辐射等空间环境,对种子进行强干预,获得地球上不能得到的基因诱变,实现品种优化高产。
大连特种粮研究所(航天育种基地)分别进行了5次太空种子搭载,共搭载品种22个。现已选育出经辽宁省审定的航天功能性水稻新品种3个、千年古莲新品种2个、观赏植物新品种16个、水稻新品系77个。以2021年辽宁省审定的软米稻“连粳4号”为例,与“金禾1号”相比,糖低35%、钙高90%、硒高45.8%,推广面积达30万亩,比种普通水稻平均亩增收600元。
为了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我用10年时间在特种粮食的“五彩”上下功夫。经过艰苦引选,红、黑、白、紫、绿,五彩色的水稻、玉米、大豆、花生已经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软米稻“连粳3号”“连粳4号”填补辽宁没有软米稻的空白。为了带动农民增收,普兰店航天育种基地以订单式农业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我们选育出的新品种为农民增收增效近百亿元。
如今,大连的特种粮研究所每年引进和选育的国内外特种水稻、地瓜、花生、谷子、玉米、蔬菜新品种试验展示280多个,应用新技术9项,繁育原种18个,承担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Fe辐照作物试验、辽宁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适应性试验,辽宁省降解膜应用试验等科技项目7项。研究所有特种菜观光长廊1018米、水稻主题公园180亩,年接到考察、调研、学生实习、观光客近万人次,已经成为科研的舞台、品种的擂台、科普的平台、观光的景台,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份农业科技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吴琳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24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