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2023年11月北京开展设备集中带量采购,计划采购设备规模高达两千余台,预算金额38239.5亿元以来,动态DR应用前景变得十分广阔。
随后,2024年越来越多省份和地市陆续进行医疗器械的带量采购。四川宜宾探索药械集采的新模式,将公立医疗机构需求量较大的彩超、血透、床、镜子类、麻醉机、吊桥塔、DR、CT等八类医疗设备全部纳入带量采购;福建省厦门市卫健委发布《关于邀请提供第二批医疗设备集中采购项目产品资料的公告》。
本次医疗设备再度集中带量采购,与2015年的不同,更多偏向于符合新质生产力的产品。以数字化X线光机为例,过去10年的集采以常规的静态DR为主,本轮的带量采购更多为使用场景丰富、功能多样的动态DR,符合当代分级诊疗的医疗模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国家卫生健康委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可见,我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数量大的趋势,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未来医疗和养老服务将承压,持续深入推广分级诊疗将大大降低医疗服务的压力。而在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和县域医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病小痛如果能在家附近解决,将缓解不少医疗服务超负荷的城市三甲医院。
影像诊断在临床中是病灶侦察兵的角色,DR、CT、MRI、PET-CT、超声等医疗影像设备可以为患者提供影像检查的服务。以疾病初筛的DR为例,在本轮医械集采中,动态DR呈现多种优势。在基层医疗和县域医疗中,动态DR效益更高,一机多用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临床场景的需求。基层医疗的患者数量虽然少,但是疾病检查需求多样化,如果在一台设备上可以实现多台设备的效果,将大幅提高科室效益,同时为基层患者带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动态DR可以实现数字化拍片、造影、透视、全身拼接、尘肺检查等多种功能。
以往的常规静态DR,普遍有二维影像的局限性,拍摄部位的重叠容易导致漏诊误诊,而动态DR的透视功能,可支持透视观察和高清点片,提高拍片效率的同时提升拍片质量。动态DR的造影功能,也有利于精准捕捉病灶,并且为不适用于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提供无痛、性价比高的检查方案。
此外,动态DR作为功能成像、三维影像的技术支持平台,是未来X线技术的发展趋势,创新技术无法在静态DR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影像的发展,将往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方向发展。运动功能成像包括骨关节功能成像、肺功能成像,通关观察一段时间内的器官运动变化来判断病灶。三维影像也是一段时间的扫描获取部位的三维影像并进行三维重建。无论哪种创新技术,都需要依托动态DR技术平台来实现,创新技术不仅有益于患者,对于科室的科研平台打造也是十分有帮助。
随着动态DR供应链的发展成熟与规模效应,目前动态DR的价格与静态DR已相差不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购技术更先进的动态DR,符合分级诊疗的需求,符合广大患者的需求,符合中国国情,是医疗机构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