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全党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在沈阳音乐学院建校85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近日,沈阳音乐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教辅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教师代表一行18人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寻根鲁艺 砥砺初心”主题教育研学活动,共赴一场探寻鲁艺建校初心、探究校训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的“寻根之旅”。

追寻鲁艺前辈足迹,践行艺术为民宗旨

延安鲁艺,在烽火岁月中创立,在革命战斗中成长,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革命文艺人才的高等学府。她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不仅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中国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革命文艺的摇篮、新中国文艺的发源地。

来到延安鲁艺旧址,朴实无华的陈设、风格独特的实物,虽历经沧桑,依然散发着艺术的芬芳,这里承载着鲁艺人的家国情怀和文艺报国的理想。穿行于一孔孔窑洞之间,学员们沉浸式体验着鲁艺前辈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使命担当和斗争激情,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文艺为人民——毛泽东同志在鲁艺》雕塑前,在“紧张 严肃 刻苦 虚心”校训前,学员们唱起沈音校歌《我们走在大路上》,铿锵有力的旋律、慷慨激昂的歌声唱出了新时代鲁艺传人继承鲁艺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大气与豪迈。

在延安文艺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往昔的照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打动着各位学员的心,大家无不为之动容,无不为之心潮澎湃。每个人都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毛主席号召鲁艺学员“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冼星海指挥排练《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在中央党校礼堂首演……一帧帧立体生动的历史画面历历在目,一幕幕激荡人心的历史场景浮现在眼前。

感悟共产党人初心,锻造坚定信仰信念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首《回延安》凝聚着人们对延安的无比向往和对宝塔山的深深仰慕。巍巍宝塔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绵绵延河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站在宝塔山上,俯瞰延安整个城区,学员们深刻感受到宝塔山将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融为一体的文化底蕴;眺望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大家深切体会到延安这片土地上蕴藏和流淌着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宝塔山上,学院党委书记赵恒心带领全体共产党员,面向鲜红的党旗,高高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追忆入党初心,喊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

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在这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革命运动,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延安走向北京。一孔孔窑洞旧址、一张张老旧照片、一件件蕴含革命精神的文物,都在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这里的艰苦生活。走进中央大礼堂,陈列着简陋的条桌和木椅,飘扬着依旧鲜艳的党旗……中共七大开幕的掌声仿佛在耳边久久回荡;在中央办公厅楼,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员们近距离感受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时生活和工作的情形,重温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根脉,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一张斑驳的小炕桌如何承载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一架毫不起眼的假机枪如何在战争中迷惑敌人并立下赫赫战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每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都在讲述着鲜活的人物与故事。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学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积极探索根据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培育铸造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在枣园“为人民服务”讲话台纪念广场,学员们现场聆听延安市委党校刘延生教授作的题为《弘扬张思德精神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报告,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聆听歌声里的延安,领悟鲁艺精神真谛

延安时期,产生了《东方红》《延安颂》《拥军秧歌》《绣金匾》《南泥湾》《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保卫黄河》等一大批反映军民生产战斗的歌曲。几十年来,这些歌曲深入人心,被广为传唱,激励着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在延安文艺纪念馆,馆长刘妮以《歌声里的延安——鲁艺师生的延安岁月》为题,为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音乐党史课。在讲座中,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鲁艺创办的背景、鲁艺师生在延安的生活、思想与创作情况。她以《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经典作品为例展开分析,借助第一手鲜活资料,向学员们展示了延安鲁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产生的重大影响。

作为此次主题研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刘妮的报告让学员们深切体会到:鲁艺的创立唤起了广大民众,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带来了光明,同时也使学员们对延安鲁艺的光荣传统、鲁艺精神的伟大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进而激发出不断擦亮新时代中国文艺的鲜亮底色、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激情。

深化馆校交流合作,唱响新时代鲁艺赞歌

23日下午,沈阳音乐学院与延安鲁艺文化中心联合举办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暨“寻根鲁艺 砥砺初心”主题研学活动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延安鲁艺创办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同志题写‘紧张、严肃、刻苦、虚心’校训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双方如何做好共建工作,实现深度合作,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鲁艺精神”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沈阳音乐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兰庆炜等嘉宾,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副主任侯海成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座谈会由延安鲁艺文化中心主任刘妮主持。

兰庆炜首先发言,简要介绍了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建校历史及办学特色,回顾了2018年与沈音签订合作协议的经过。兰庆炜表示,希望与沈音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优势,推进学科专业向纵深发展。

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冯志莲,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闫玉娇,副院长庞渤以及声乐歌剧系主任张策、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申淑征、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李东明、作曲系教授刘晖分别结合专题教学、实地体验等研学内容先后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恒心作总结发言。他首先针对“紧张、严肃、刻苦、虚心”校训的研究提出相关思考,同时介绍了学院作为鲁艺传人近年来发挥专业特色、服务辽宁振兴的有关举措,如举办大型廉政主题原创音乐会“清风颂”,组建100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下基层演出等。他强调,沈音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院校,是因为其血液中流淌着鲁艺的红色基因,鲁艺精神是学院的发展根脉,而校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更值得鲁艺后人深思与推敲。

座谈会上,赵恒心与刘妮分别代表沈阳音乐学院与延安鲁艺文化中心为“沈阳音乐学院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冯志莲与侯海成代表双方签署《教育实践基地框架协议》。刘妮向沈音赠送《亲历延安岁月》《鲁艺记忆》《华君武漫画精选》等书籍,赵恒心代表学院接受捐赠。

研学期间,全体学员还共同观看了讲述上世纪三十年代从上海来到延安的女大学生与两位红军战士之间战斗、学习、成长故事的红色主题文化秀《延安 延安》,欣赏了“行进式”情景舞台剧《再回延安》,沉浸式学习感悟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的伟大长征精神,切身体悟红军战士顽强拼搏、英勇作战的斗志,在“观、听、闻、触”中,净化了思想、洗礼了心灵、锤炼了党性。

四天的主题研学,通过专题教学、实地体验、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员们对延安红色文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延安精神的伟大力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将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学员们将研学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赓续、传承和弘扬鲁艺精神和红色血脉,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新时代鲁艺传人的智慧和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