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春8月24日电 (记者 郭佳)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24日在长春召开,全国各地260余位专家学者集中分享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的成果及生动实践。
本次会议发布了133个学术报告,内容涉及自然资源信息化与国土空间智能感知、资源环境大数据信息融合与应用、大数据时代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治理信息平台等主题,突出展现了我国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正从“数字”加速向“数治”转型。
会议现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供图
我国今年印发的《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总体方案》明确要求,要大幅提高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信息化水平和效能,并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助力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满春在题为“时空大数据与国土空间治理”的报告中,介绍了空间信息感知、数字孪生模拟、应急响应监测等技术在国土空间认知的应用,土地用途管制、双碳战略支撑、陆海统筹空间优化、全球运输网络等技术在国土空间管理中的应用。
“时空大数据对国土空间治理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国土空间认知、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管理等方面。”李满春说,时空大数据技术是数据资产向数据资本转化的有效模式,它具有无限潜能,特别是在自然资源监测和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下,是能够作出更大贡献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江东在题为“地缘环境系统模拟与风险预警”的报告中全面梳理了地缘事件发生的驱动因素,深度挖掘了地缘事件发生的内在规律和演化特征,提出了耦合时空信息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究地缘事件发生机理、评估未来地缘冲突风险的技术方法。
“自然资源的风险在哪里?过去我们关注数量够不够,后来关注质量行不行,现在还要关注产业链安全不安全。”江东认为,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自然资源研究的内涵和区域必然要不断拓展,因此,分析地缘环境要素的变化、预估地缘环境演变趋势并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将是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科技保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宗明认为,科研工作者应该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方法,从“数字化”到“数治化”,虽然一字之差,但后者更侧重于实际应用,体现的是数字化治理能力的整体跃升。“对各种自然资源的管理,比如在森林资源、耕地资源等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成果日渐成熟,其客观准确性正对政府决策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
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会议共设立1个主会场,10个分会场,以“面向绿色发展的自然资源信息融合创新”为主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