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治疗室内,护士长、催乳师在和产妇交流

产科护师在给孕妇们开展培训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肖颖 甄晓洲

母乳喂养是许多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妈妈应该给孩子哺乳”似乎成为了社会共识。与此同时,如今孕妈们对自己产后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也在提高。记者近期了解到,在产科门诊中,有不少妈妈在孕期就开始咨询:怎样可以不喂奶就断奶?喂奶会胀痛吗?……

母乳喂养有哪些好处?同时会带来哪些挑战?选择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母亲们正追求将选择权留给自己。

家庭压力影响喂养方式选择

“家里人都希望我母乳亲喂,但喂奶太麻烦了,我不愿意。刚好自己产后没有奶,所以一开始就给宝宝喂奶粉了。”广州一位新手妈妈瑞瑞(化名)刚诞下宝宝不到两周,目前正在月子中心休养。因为不用母乳喂养,对她而言休息时间还算充足。

瑞瑞告诉记者,在家里长辈看来,母乳喂养既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还省下奶粉钱,因此鼓励她母乳喂养。由于她担心两三小时一次的喂奶让自己休息不好,涨奶堵奶加剧身体疼痛,在分娩前就决定了纯奶粉喂养,还购买了高价的回奶药准备在产后服用。

另一位孕妈小甜(化名)即将在几天后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她告诉记者,自己本来不太想母乳喂养,但奈何不了家里的压力,最终应该还是会选择母乳瓶喂,争取在上班前断奶。小甜说:“听说堵奶很痛苦,加上通乳的费用算下来比纯奶粉还贵。而且母乳后胸部容易下垂,还会被宝宝不小心咬疼。”

不仅是瑞瑞、小甜,社交平台上孕妈们热烈讨论着喂养方式的选择,纠结到底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记者从帖子内容观察了解到,孕妈们既知道母乳喂养对宝宝身心发育、降低母亲患病风险等好处,也深知母乳喂养可能带来的身体折磨以及工作、社交、出行时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孕妈们希望不论如何选择,都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尊重。

为何母乳喂养争议热度不减?

在三甲医院的产科诊室外,母乳喂养的宣传推广海报被张贴在显眼位置。母乳喂养有哪些好处?为何孕妈们对此的争议仍热度不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主任侯红瑛表示,母乳不仅经济实惠,而且营养充足,许多人工奶粉无法与之相比。建议母乳喂养至少持续4-6个月,母乳中含有婴儿所需的免疫物质,更蕴含着丰富的活性成分。特别是最初7-14天的lgA抗体,能帮助宝宝抵抗一些疾病发生。

临床中,产科医生们也接触到因各种原因对母乳喂养怀着观望态度的孕妈。许多职场妈妈在哺乳期将面临工作压力,一些妈妈担心哺乳会导致乳房松弛、乳晕增黑等影响美观的情况,加上一些商家对奶粉、断奶药物的宣传,影响了妈妈的选择。

侯红瑛表示,从医生专业角度是主张母乳喂养的。断奶应该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不要加入太多外力的干扰,不建议过早干预或使用药物断奶。

《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到2025年,全国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产科主任丘峻朝介绍,母乳喂养有助于母婴情感交流,促进母亲身材恢复,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此外,母乳喂养可以延迟月经来潮时间,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减缓衰老。

据了解,广医五院在广州较早开设了催乳门诊,协助妈妈们进行孕产期保健、提供针对性母乳喂养咨询指导。该院产科护长张金燕告诉记者,来到催乳门诊的孕妈,通常都是自身抱有明显的母乳喂养意愿。但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管堵塞、乳腺炎、乳头破损等,都是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

2023年2月,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新国标正式实施,对多项指标进行了针对性规定,不仅注重营养成分的科学配比,还提出了更高的工艺与安全标准。专家提到,在妈妈不想或无法喂奶的情况下,配方奶是良好的替代品。配方奶可以量化喂养量,方便操作;如母亲大出血或者患有特殊传染病,或者宝宝得了母乳性黄疸,也都需要配方奶。

为哺乳期母亲营造友好环境

对于喂养方式的选择,每位妈妈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在大约6个月的产假结束后,许多母亲在哺乳期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

《行动计划》指出,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哺乳期女职工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以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需求为导向,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商场、车站、机场、景区等公共场所加强母婴设施建设,提高母婴设施配置率。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国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母亲在哺乳期工作压力较大,还要在工作之余进行备奶,这对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利母乳,还需要专门的设备用品,以及专用的哺乳空间,这些都是实际中会遇到的挑战。

张国英建议,在企业内部或园区内设置哺乳室,提供冰箱等设备,方便母亲在工作间隙进行哺乳。同时企业按照规定要求,允许母亲在必要时回家哺乳,或者允许居家办公。她呼吁全社会给予哺乳期母亲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一个友好的工作、居家生活环境。(羊城晚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