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加力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将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使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
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财政部安排超过2.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截至去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债务风险可控。
【资料图】
今年以来,财政部已安排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此次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力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这会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腾出更多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蓝佛安表示。
此外,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4000亿元,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同时,将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财力性转移支付比重;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蓝佛安介绍,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当前,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整体稳健,资产质量稳定,拨备计提充足,按照国际最佳实践标准,主要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通过适当方式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不仅能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而且可以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为推动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提供更有力支撑。
“财政部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积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渠道筹集资金,稳妥有序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廖岷说,目前,财政部正在等待各家银行提交资本补充具体方案,各项相关工作有序推进。
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蓝佛安介绍,将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具体措施包括——
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这项政策既可以调节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减少闲置土地,增强对土地供给的调控能力,又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廖岷表示。
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包括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各地的保障性住房,以及继续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廖岷表示,这两项措施既可以消化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又可以优化保障房供给,满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我们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廖岷表示,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
蓝佛安介绍,将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财政部门已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我国已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全方位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生活补助、勤工助学等政策。2023年,全国财政投入932亿元,资助高校学生超过3100万人次;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7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从奖优和助困两方面,分两步调整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郭婷婷说,第一步,今年推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是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名额从每年6万名增加到12万名,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名额从每年3.5万名增加到7万名,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名额从每年1万名增加到2万名。
二是提高本专科生奖学金奖励标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从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万元;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从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到6000元。
三是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平均资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四是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支持力度。额度提高,将本专科生最高贷款额度从每生每年1.6万元提高到2万元,研究生从2万元提高到2.5万元;利率降低,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70个基点执行。
第二步,2025年提高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同时,还将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并扩大资助范围。
“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蓝佛安表示,“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结合经济形势、宏观调控需要、财政收支状况等因素,合理运用好债务政策工具,促进经济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