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维辰
幼儿园“去小学化”,将有法可依。8月28日,学前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的一大亮点,是明确了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除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外,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者测试。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至少在十多年前,教育部等部门就已经关注到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并多次发文规范。概言之,凡是超出幼儿认知能力的,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小学化”。比方说,教育内容方面,要求幼儿每学期背诵多少古诗;教育方式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地端坐听讲;教育环境方面,桌椅成为活动室的主要设备,玩具以及各种操作性材料消失不见,等等。
幼儿园“小学化”,有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也因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的“我们家小朋友多小就会干嘛干嘛了”。也有不少人清醒认识到,学前“抢跑”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不仅剥夺了他们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其学习兴趣,可能会导致孩子“后劲不足”。一直以来,社会对学前教育法的重要期待之一,就是从更高的法律层面禁止幼儿“抢跑”。草案严禁幼儿园“小学化”,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避免揠苗助长。
相较于集中授课、知识讲授,创设游戏化情境、进行探索性互动、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其实是需要花费更多心思的。所以不客气地说,幼儿园“小学化”,其实是幼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能力不足的表现。纠正这一现象,提高幼师质量是关键。这一方面要求改变幼师收入低的现状,强化幼师待遇保障和发展机制,让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用)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保证幼师质量。
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出生人口变化,适龄幼儿减少,有的幼儿园“一孩难求”,甚至一些地方出现“关停潮”。一个直观的数据: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较上一年减少5610所,为15年来首降。不少媒体关注到,为了竞争生源,一些幼儿园开设了各种“特色课程”吸引家长,如珠心算等体智能课;还有的为了节约成本,将配班老师换成实习生、减少玩具开支等;更为普遍的是,幼儿园不再新招聘幼师。新形势下,防范“小学化”现象反弹,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有关部门统筹当前和长远,根据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科学规划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也需要提高对学前教育投入比重,促进学前教育事业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推动幼儿园“去小学化”有力有效落实,除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必要的投入和人才保障也要跟上。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